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】应用化学专业
01
专业定位02
专业建设成果03
师资力量专业现有教师18人,包括教授3人,副教授9人,具有博士学位18人,博士生导师4名、硕士生导师9名;10名教师具有企业、行业及政府机关挂职经历,聘请13位企业、行业兼职教师,教师大多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历;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广东省化学化工教学团队,专任教师获得学校“师德标兵”“优秀教师”和“优秀党员”等荣誉称号,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、敬业精神强、数量规格足的师资队伍。
04
教育教学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达100%;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超30%。围绕应用化学专业特色,依托广东省化学化工教学团队,设立了基础化学、精细化工、行业特色及专业引领等四个课程组,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组长,确保基层教学组织的整合与凝聚力。应用化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,开展线上-线下智慧课堂,充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;有着丰富的实践实训、校企融合教学体系,结合校企联合实验室和30余家校外实践基地,打造高度融合的产学研教一体化现代办学方式。
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
05
培养特色优势←产教协同育人体系
应用化学专业认知系列行↓
2)培育模式:本专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,依托学院8个省级学科平台,结合应用化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,执行“强过程训练、重质量产出、素质化培养”的要求,构建“产科教融合-理实结合”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,协同培育学生创新能力。
应用化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
06
科研成果科研方面
以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学科研究平台,拥有一支省级创新团队,近三年,专业教师主持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、省部级项目6项、市厅级及企业横向项目50余项,总计科研经费约2800万元。发表科研论文近100余篇,其中SCI收录30多篇,EI收录20余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共20余项,授权近10余项。
产学研方面
应化专业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社会服务,在精细化工、固废利用、储能电池、新能源等领域与东莞及广东地区企业展开项目合作、技术服务,承担校企、校地等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,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。
应用化学专业研究平台
07
奖励奖项08
就业升学1.就业主要去向
通过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,毕业生可满足化学化工等智能制造和创新研发工作,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,98%毕业生选择留大湾区就业,如东莞新能源、玖龙纸业、格力、比亚迪等。
2.升学主要去向
开展卓越“导师制”科技项目、挑战杯和“互联网+”等竞赛,多元化支持学生创新创业,毕业生大多有参赛经历或发表科研论文。考研录取率多年位居学校首位,升学高校多为国内“双一流”高校,如中山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厦门大学等。
应用化学专业考研蔚然成风
09
专业近三年录取情况往期回顾
一 审:胡 贝二 审:叶惠如
三 审:万厚伦